全员快充兼容性刺客?8款手机厂商移动电源横评

来源:电源技术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了解完本次参评测移动电源之后,我们先进行第一项测试:参评的移动电源能否为同一品牌的智能手机提供符合标称功率级别的快充能力。在实测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移动电源的供

在了解完本次参评测移动电源之后,我们先进行第一项测试:参评的移动电源能否为同一品牌的智能手机提供符合标称功率级别的快充能力。在实测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移动电源的供电能力与智能手机本身的快充兼容性之外,充电时所使用的数据线也会对实际的快充效果起到重要影响。

与此前单纯注重移动电源电池容量的选购方式不同,受近年来手机快充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今天选购移动电源产品除了注重电池容量之外,移动电源的对手机进行快充的能力也备受关注。由于现在大多数手机厂商的大功率快充技术为私有协议,因此市面上很难见到支持私有快充协议的移动电源产品,所以现在也出现了“用什么品牌手机就买什么品牌充电宝”的论调。

在测完了移动电源在输出充电方面的兼容性与输出能力之后,我们再来测一下这些移动电源的自充能力。在自充兼容性测试环节,考虑到实际使用环境我们并没有选用其各家的私有协议快充充电头,因为几乎所有的移动电源都没有标配充电头,消费者手上也未必有与其自充私有协议相对应大功率充电头。

总结

那么这一论调是否正确,各大手机厂商所推出的移动电源产品又有何差异呢?今天我们便来通过横评8款手机厂商推出的移动电源产品来了解一下。

小米充电宝 原装毫安时 50W版标称可以为小米系手机提供50W级别的快充充电能力,经过实测发现在使用该产品自带的标配双C口充电线的情况下,该产品能够为小米系手机提供大功率快充充电,但是该产品组合使用被测手机原装数据线对手机进行充电时,则一般只能实现18W左右的充电功率。

iQOO 44W 闪充移动电源 mAh标称可以为vivo系手机提供44W级别的闪充充电能力,经过实测发现该产品在使用被测手机原装数据线对手机进行充电时,可以实现33W左右的充电功率。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数字终端产品,然而在电池技术迟迟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的背景下,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仍然难以满足用户长时间使用的需求。因此移动电源类产品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重度手机用户人手一只的必备单品。

黑鲨移动电源 mAh版标称可以实现PD 20W级别的充电输出能力,经过实测黑鲨移动电源 mAh版在为黑鲨5 Pro充电时,无论使用何种充电线都只能实现11.8W左右的充电功率,低于该产品的为其它机型充电时所能够实现的充电功率。

关键瓶颈不在移动电源自身 手机快充兼容性测试

华为 12000mAh移动电源 66W版标称可以为华为系手机提供66W级别的充电,经过实测其能够为标称支持100W快充的华为nova 10 Pro提供37W左右的充电功率。无论是使用手机原装数据线还是充电宝配线都可以实现相同的充电功率。

真我移动电源 3 Pro 33W 火影限定版标称可以为OPPO系手机提供33W级别的充电,经过实测它能够为真我GT2 Pro提供25W左右的充电功率,无论是使用手机原装数据线还是充电宝配线都可以实现相同的充电功率。

最后一款为努比亚 充电宝毫安时版,该产品采用电量数显设计,C口最高支持20W功率输出,A口最高支持22.5W功率输出,最高输入功率为18W,兼容华为SCP/FCP协议,目前在京东售价139元。

第五款是OPPO 超级闪充移动电源 mAh版,该移动电源最高支持33W OPPO私有协议的SuperVOOC技术,可以实现33W双向输入输出能力。接口配置为1C1A,目前在京东售价179元。

努比亚 充电宝毫安时版标称可以实现22.5W的功率输出,经过实测它能够为自家红魔7以及其它品牌如Redmi K50 Pro等机型提供19W左右的充电功率,在为其它机型充电时不同数据线会带来充电功率的差异。

最高支持66W快充 8款手机厂商移动电源一览

从实测数据表格来看,各家移动电源对于自充时的PD协议兼容性都相当不错,基本能够跑到其标称的最高输入功率级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使用私有协议的情况下,小米充电宝 原装毫安时 50W版支持39W左右的PD 3.0协议自充,荣耀超级快充移动电源和华为 12000mAh移动电源 66W版则支持55W左右的PD 3.0协议自充,表现均相当优秀。

虽说我们建议使用哪个品牌的手机就尽量购买哪个品牌的移动电源,但是通过本次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品牌的移动电源并不支持本品牌手机的私有快充协议,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品牌的手机时无须购买本品牌的移动电源。同时在测试中我们也发现了充电线对于快充体验的影响,因此希望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注意。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应用》 网址: http://www.dyjsyy.cn/zonghexinwen/2022/0808/878.html



上一篇:技术硬核+品牌意识崛起,“中国造”便携式电源
下一篇: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阳光电源、天合光

电源技术应用投稿 | 电源技术应用编辑部| 电源技术应用版面费 | 电源技术应用论文发表 | 电源技术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电源技术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